DQZHAN技術訊:年終盤點2014年顯示技術十大關鍵詞
隨著電視、手機和平板等智能顯示設備技術的不斷發(fā)展,行業(yè)不斷壯大,競爭也日趨白熱化。而作為智能設備重要的組成部分屏幕,儼然已經(jīng)成為比拼重點,近來來,越來越多的用戶需求驅使各大手機廠商紛紛在屏幕技術上下足功夫。不斷更新的顯示屏技術核心熱點更是層出不窮,像LTPS面板受蘋果青睞長盛不衰,Super
AMOLED幾乎是三星**手機標配,不久前老羅和錘子讓JDI又火了一把。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細數(shù)2014年顯示行業(yè)技術十大關鍵詞匯。
量子點QLED
QLED是"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
Diode"的簡寫,中文譯名是量子點發(fā)光二極管,亦可稱量子屏顯示技術,是一項介于液晶和OLED之間的新型技術,原理是通過藍色lED光源照射量子點來激發(fā)紅光及綠光,QLED核心技術為"Quantum
Dot(量子點)", 量子點由鋅、鎘、硒和硫原子構成。
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是將量子點的光學材料放入背照燈與液晶面板之間,可以使色域達到或超過OLED的水平,甚至可以省去光源側的偏光片,有效降低液晶顯示產(chǎn)品(適用于液晶電視和液晶顯示器)的制造成本。量子點QLED色彩準確性高且畫面更穩(wěn)定,得天獨厚的優(yōu)勢可以令電視亮度有效提升30~40%,背光源系統(tǒng)色彩轉換效率大幅提升的情況下,畫面的色彩更亮麗,兼顧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等特點,畫面亮度、色彩純度均為WLED背光系統(tǒng)的2倍左右,性能提升十分明顯。
量子點能夠將
LED光源發(fā)出的藍光完全轉化為白光(傳統(tǒng)YAG熒光體只能吸收一部分),這意味著在同樣的亮度下,量子點QLED所需的藍光更少,在電光轉化中需要的電力亦更少,有效降低背光系統(tǒng)的功耗總成。這意味著QLED可以在更低的電壓下工作,能耗更低,設備的整體功耗控制的更好,隨之而來的,這也讓量子點電視的顯像壽命比OLED多出近20000小時。
考慮到液晶技術的物理特性先天不足,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能夠帶來如此多的**,堪稱稱液晶技術的"**形態(tài)",并被認為可挑戰(zhàn)OLED未來地位。
4K
智能高清已經(jīng)成為顯示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主流,在未來的三到五年,液晶的普及速度會越來越快,高清必然是未來主打的產(chǎn)品,所謂4K技術即3840×2160超高清分辨率,標準化的4K(3840水平像素),能夠達到高清分辨率的4倍,再配合鮮艷的色彩、超真實的音效,能給觀眾帶來極大的觀影享受。
看上去固然不錯,實際的市場反饋卻是差強人意。對于4K顯示器,價格并不能抓住用戶的全部神經(jīng)。4K顯示器需要的硬件要求很高,需要**顯卡的支持,并且整個主機的性能不能太差,不然在4K分辨率下運行,肯定是非常的卡頓。這就要求用戶有很高的硬件投入,除了顯示器的購置費用,對自己的整機的性能提升,也是不可避免的。配置好這樣的一個主機后,卻有沒有太多的用武之地。玩游戲資源太少,看大片機器硬盤存不下。
2014年4K顯示器是行業(yè)的一個重點,經(jīng)過轟轟烈烈的快速發(fā)展后,如今的價格較之前已經(jīng)非常的優(yōu)惠,但是市場反饋效果依然不佳,目前的市場環(huán)境,限制了4K顯示器的大規(guī)模普及,4K顯示器對于專業(yè)用戶來說,才有更大的吸引力。2015年分辨率還會繼續(xù)上揚,5K顯示器會繼續(xù)冒頭,不過也許這并不是未來的主要趨勢了。
OLED/ AMOLED/ Super AMOLED
OLED顯示技術一直被很多業(yè)內人士看好,其憑借眾多優(yōu)良的特性將成為未來市場的主流。
OLED分子自身可以發(fā)光,因此OLED面板完全不需要背光源部件,只需要OLED分子部分完成發(fā)光和光線控制的工作就可以了,在結構以及成像原理上與液晶技術有本質的不同,因此其擁有更大的可視角度、更快的響應速度、更好的色彩飽和度、更大的原生對比度以及可彎曲等優(yōu)點。OLED可以裝在塑料(聚酰亞胺)基片上,不同于玻璃,即使彎曲它也不會破碎,可被制成柔性和可折疊。目前市場上推出曲面屏設備采用的都是OLED。
AMOLED顯示屏具備更簡單的結構,能做到比LCD顯示屏薄。另外,超薄顯示屏節(jié)省出來的空間允許放置更大的電池,從而提高手機待機時間。另外,其不僅每個像素都可以被獨立控制,無需恒定背光,而且每個像素都可以獨立調控自身亮度,不需要100%的亮度發(fā)射。
而接下來談到的Super
AMOLED由三星研發(fā)并一直推崇,相比傳統(tǒng)AMOLED而言,摒棄了之前觸控感應層+顯示層的架構設計,操控更為靈敏,并且在室外陽光下也有更好的顯示效果。Super
AMOLED以其極高的色純度,產(chǎn)生極廣的色域范圍,可以達到110%NTSC,很多LCD屏上無法準確還原的顏色在AMOLED上都可以輕松表達出來,色彩表現(xiàn)也更加接近真實。
柔性
相較于傳統(tǒng)屏幕,柔性屏幕優(yōu)勢明顯,不僅在體積上更加輕薄,功耗上也低于原有器件,有助于提升設備的續(xù)航能力,同時基于其可彎曲、柔韌性佳的特性,其耐用程度也大大高于以往屏幕,降低設備意外損傷的概率。
隨著近年來移動設備的應用日漸廣泛,其技術革新也在不斷涌現(xiàn),在這些革新中柔性屏無疑是未來的發(fā)展趨勢之一。今年可穿戴設備和柔性屏電視的發(fā)展使得柔性屏的市場化跨進了一大步,柔性屏智能手機的上市也成為大家關注的亮點。并且隨著智能手機的屏幕越來越大,智能手機對柔性屏的需求也將會日益突出。
柔性屏自1974年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研發(fā)出電子紙以來,開始了其漫長艱難、一路進化的歷程。Galaxy
Round是柔性屏幕應用的開始,今年三星推出的Note
Edge精致曲面雙屏手機更是大大驚艷了世人一回,這也意味著人類在科技產(chǎn)品的發(fā)展上再次邁出一大步。當下,業(yè)界普遍認為曲面屏是智能手機新的突破點,但就目前而言,高昂的研發(fā)費用和完整產(chǎn)業(yè)鏈的要求,能具備曲面屏量產(chǎn)能力的企業(yè)并不多,主要以三星、LG為代表。
等離子
等離子指物質原子內的電子在高溫下脫離原子核的吸引,使物質呈正負帶電粒子狀態(tài)存在,也稱為物質的第四態(tài)。等離子電視則是在兩張超薄的玻璃板之間注入混合氣體,并施加電壓利用熒光粉發(fā)光成像的設備。
面對殘破的等離子電視陣營,孤獨的留守者長虹,沒能迎來轉機。在不斷萎縮的市場與巨額虧損面前,全球*后一家等離子生產(chǎn)商長虹只能含淚與等離子業(yè)務告別,而慘敗于液晶電視的等離子也到了謝幕的*后時刻。
相比液晶電視,等離子電視在技術層面上并不差,甚至在畫質方面表現(xiàn)更好。等離子電視的優(yōu)勢在于動態(tài)清晰度、優(yōu)良的色彩還原性以及可忽略延遲不計的放電顯示響應速度,而液晶電視響應較慢,在黑場表現(xiàn)方面只能以灰度呈現(xiàn),讓圖像失去了立體感和層次感。
在等離子行業(yè)剛發(fā)力時,技術由幾大巨頭把持,當時的松下、三星、日立等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,沒有向其它廠商開放整個產(chǎn)業(yè)鏈。即使早期進入的等離子陣營成員索尼、東芝,也很難獲得更高的屏幕資源,更多的電視企業(yè)只能選擇液晶電視。因此,更多的研發(fā)資本和營銷資源都偏向了液晶電視,也就讓等離子電視市場產(chǎn)品難以不斷"推陳出新",價格也很難與液晶電視進行對抗??傊?,相對封閉的行業(yè)環(huán)境以及企業(yè)市場戰(zhàn)略的失敗讓擁有眾多優(yōu)點的等離子*終走上了覆滅的不歸路。
IGZO
IGZO是實現(xiàn)高分辨、高遷移率及柔性等特點的新型顯示器核心技術之一。IGZO技術在做中小尺寸屏幕具備優(yōu)勢,一是省電,可以大幅降低顯示屏功耗;二是高解析度,顯示效果更加精細化;三是有價格優(yōu)勢。IPS屏幕擁有比較好的可視角度,另外在色彩方面也更加亮麗鮮艷,同時擠壓水波紋也不是很明顯;當然IPS屏幕在響應速度上比較慢功耗方面比較大是它的缺點所在。
近年來其在全球顯示行業(yè)內備受關注,但是能夠實現(xiàn)量產(chǎn)的企業(yè)****,這使得IGZO面板發(fā)展多年但市場滲透率仍然較低。作為全球頭個量產(chǎn)IGZO的面板企業(yè),今年以來夏普加快推動IGZO面板出貨量,并宣布2016年量產(chǎn)搭載4K分辨率的IGZO超高清智能手機面板,意圖進一步加大IGZO面板市場應用。由于夏普對技術保密度較高,盡管夏普積極推動IGZO面板發(fā)展,從全球來看,IGZO仍屬于"稀缺物種",其他廠商開發(fā)IGZO技術也并非易事,在推廣普及上有很大的困難。
LTPS
近年來,液晶顯示技術快速升級,使得具備高分辨率優(yōu)勢的LTPS成為中小尺寸領域*具競爭力的技術之一。相對于IGZO,LTPS技術成熟度較高,這吸引了不少面板廠商將投資轉向LTPS技術。
低溫多晶矽(LTPS)面板受到蘋果青睞,一直使用在iPhone上,小米也跟進采用,使得LTPS成為高階手機螢幕的標準配備,不過,LTPS良率較低,價格競爭日趨激烈,面板廠要靠LTPS賺錢,仍要加把勁。
LTPS屏幕是目前智能設備實現(xiàn)高分辨率的主要功臣。智能手機的崛起讓高分辨率屏幕的需求大幅度上漲,各大面板廠商都投入龐大的資金和力量,擴展生產(chǎn)線,提供高分辨率的屏幕,其中則以LTPS為主。多晶硅屏幕,其仍舊是液晶屏幕的一種,是以改進驅動液晶分子的薄膜晶體管(TFT)的材料而獲取高分辨率優(yōu)勢的一種屏幕。
相比于傳統(tǒng)的TFT材質,低溫多晶硅具有更高的電子遷移率,因此可以將TFT的體積做到更小,這樣就可以在同一屏幕上放置更多的TFT驅動,響應的液晶分子的數(shù)量大幅度的增加,從而提升了畫面的分辨率。目前來看LTPS屏幕是*成功的高分辨率屏幕,其應用在幾乎所有主流智能手機之上,包括iPhone以及三星、小米等廠商,從**產(chǎn)品直到入門產(chǎn)品,LTPS屏幕具有很大的優(yōu)勢。
In cell/on cell
In-Cell及On-Cell都被歸類為內嵌式觸控面板,技術的*主要差異在于前者的觸控感測器位置在TFT
LCD的TFT內部,后者則在彩色濾光片的背面。
in-cell*有名的就是蘋果應用在iPhone5/5s上的技術。而on-cell*有名的就是三星的Super
AMOLED,應用在了三星幾代Galaxy旗艦上。前者較后者需要突破較多的技術障礙,初期的In-Cell內嵌式觸控面板較不易制作高精細度面板,一般都在300ppi左右,In-Cell技術由日廠夏普(Sharp)、Japan
Display及韓廠樂金顯示器(LG Display)主導,蘋果推崇。
In-Cell技術的難度讓許多面板廠不免有些望而卻步,相比之下on
cell則要親和的多。臺系友達、群創(chuàng)、華映、彩晶等面板廠以及大陸面板廠紛紛積極進軍On-Cell市場,但是On-Cell技術在LCD面板上的應用,目前量產(chǎn)品解析度僅為WVGA或qHD等級,精細度約200ppi,且目前面板廠采用的On-Cell觸控技術多為單層多點觸控技術,觸控靈敏度較差,因此,該技術采用以大陸智慧型手機品牌中低階產(chǎn)品為主,難以進階到中高階機種。
雖然on cell 目前風頭正盛,但在業(yè)界看來,In-cell才是**理想的架構。
OGS
OGS是把觸控屏與保護玻璃集成在一起,在保護玻璃內側鍍上ITO導電層,直接在保護玻璃上進行鍍膜和光刻。它比一般的薄膜GFF或是GF1等結構還要輕薄,光學的穿透性也更佳。因為OGS直接將保護玻璃與觸控層整合在一起,加工過程削弱了玻璃的強度,屏幕也很脆弱,防摔系數(shù)偏低。
OGS曾一度被國內TP廠商斷定是觸摸屏的未來,然而僅僅兩年時間,市場風向就發(fā)生了變化,OGS似乎已經(jīng)光輝不再。業(yè)界的焦點開始轉向In
cell/on cell,對OGS漸生質疑有唱好也有唱衰。由于OGS的市場收益不如預期,成本也一直未能下降,許多觸控廠開始轉投其他技術或終止OGS產(chǎn)品立項。
因In
cell技術還不成熟,OGS目前仍是中**手機和中大尺寸領域的重要選擇。然而隨著On-cell、In-cell技術的成熟,以及生產(chǎn)良率的提高,OGS的市場空間難免會受到擠壓。
全息
全息不同于裸眼3D技術,它基于人眼視角的位置成像,利用前置攝像頭根據(jù)眼球的位置分別反射給兩只眼球不同的畫面,形成3D屏幕的逼真臨場視感。全息的優(yōu)勢在于主動捕捉眼球位置,同時畫面容易讓人適應,不容易產(chǎn)生眩暈感。
雖說Takee(鈦客)裸眼3D成像確實比以前有所進步,對觀看的角度要求沒那么高,屏幕亮度也較之前得以改善,不過3D效果還有待改進,當顯示比較纖細的線條時會出現(xiàn)輕微的重影容易導致視覺疲勞,而且在開啟3D模式后會明顯的感覺到畫面有顆粒感??梢钥闯?,Takee手機端的裸眼3D技術還尚未成熟,全息效果也并不如想像中的那樣,目前不過是手機廠商尋找差異性的道路上一個噱頭罷了。
全息顯示一致被業(yè)界看好,傳聞蘋果iphone次代也將大玩裸眼3D技術。據(jù)悉,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UltraHaptics的技術的改進,已經(jīng)使之能夠建立三維圖像??蓪⒊暰劢乖谝粋€區(qū)域上,并通過對周圍的空氣產(chǎn)生擾動形成了三維形狀。如果全息技術真能實現(xiàn),無疑將掀起業(yè)界的新**。